广西来宾:“三程三不”工作法破解治理密码

广西来宾市的田野上,“红图攻坚队”的红旗在翻滚的稻浪中高高扬起,党员干部的身影穿梭其间;政务服务大厅里,“伟雁岗”前群众的笑容格外真切;不动产登记窗口外,捧着产权证的业主送来的锦旗映着阳光……这一幕幕生动场景,是来宾市自然资源局以“三程三不”工作法破解治理难题的鲜活注脚。
近年来,该局锚定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目标,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用改革创新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在八桂大地上绘就出一幅“流程优、效率高、服务暖”的基层治理崭新图景。
流程再造:制度创新斩断“中梗阻”
“以前办手续得跑五六个窗口,现在一次提交全搞定!”刚办完不动产登记的李女士,手中的不动产权证还带着油墨香。
这一变化的背后,是该局对审批流程和制度的系统性重构,把“如何办”的路径理得更顺,让“不能办”的边界划得更清,让制度成为服务群众的“指路牌”。?
在耕地保护一线,“政策宣传入户、公告公示进村、管控图纸上墙、标识标牌到田、日常巡逻到网格”五项措施落地生根。“红图攻坚队”党员干部带着图纸深入田间,与“技术+行政”双会审机制形成合力,既为永久基本农田筑牢“双保险”,又从源头堵住技术造假与腐败漏洞。
2024年,来宾市乡村振兴专项考核(含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)获自治区综合评价“好”等次,位列全区第一;新增耕地种满甘蔗,为守护全国“糖罐子”添上了“来宾分量”。?
制度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各领域: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率先开展设施农业用地潜力调查,挖出28.8万亩发展空间,“多规合一”一次性出图让群众少跑腿;绿色发展赛道以“亩均论英雄”倒逼转型,推进矿山修复1743公顷,成功申报国家示范工程项目获2.1亿元资金;民生服务领域简化“交房即办证”流程,解决20833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,让10.4万群众告别“办证难”。?
从耕地保护到项目审批,从生态修复到民生服务,流程再造的核心始终指向“制度管根本”。该局通过将零散措施系统化、模糊标准明确化,以制度创新精准打通“中梗阻”,让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、每个环节都高效衔接。?
过程提速:自我革命跑出“加速度”
“10年没解决的证,25天就办下来了!”迁华苑小区居民拿到不动产权证时红了眼眶。这个涉及43栋1256套安置房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在党员干部攻坚下画上句号,彰显出“缩短过程不拖延”的改革实效。?
以榜样为镜,催生出服务加速度。全国最美不动产登记人蒙伟雁的名字被刻在政务大厅“伟雁岗”上,这里的党员干部以“比学赶超”劲头压缩时限:不动产登记材料精简80%,部分事项从30个工作日压减至“立等可取”;重大项目审批“特事特办”,来宾抽水蓄能电站用地5个月完成国务院审批,创全市最快纪录;武宣县东融大道项目成为广西首个用地用林并联审批“破冰者”。?
技术赋能让“数据多跑路”替代“群众多跑腿”。“红窗创新岗”党员技术骨干攻关的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系统,打破部门数据壁垒,实现审批全流程在线监管,提速率超30%,摘得广西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创新大赛二等奖。不动产登记查询终端延伸至法院,让司法查控从“跑断腿”变成“指尖办”,跨部门协作效能持续释放。?
“拖延根源往往是思想上的‘懒’、机制上的‘堵’。”来宾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的话切中要害。通过打破“多部门来回推”惯性、砍掉“不必要的证明”,把“马上就办”理念刻进骨子里,让“办就办好”的承诺落到实处,这种自我革命精神正是效率提升的深层密码。
全程服务:民本情怀厚植“暖色调”
“项目还没动工,用地指标就送上门了!”广西来宾“以竹代塑”项目负责人的感慨,道出“服务全程不脱节”的真谛。从“群众找上门”到“服务送上门”,变的是工作方式,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。?
事前主动对接,把服务做在需求前。党员干部带着梳理出的17个涉企政策文件走进园区,2025年上半年争取预安排用地指标3500亩,居全区第二。广西仙鹤纸业二期项目负责人说:“从选址到报批全程有人盯,我们少走了太多弯路。”?
事中全程护航,把难题解在萌芽时。“一图通”系统和AI小助手24小时在线“指路”,企业随时可查地块信息;“红线调解队”两个月化解跨时50年的林地权属纠纷,保障三江口新区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顺利落地。?
事后回访闭环,把满意落在心坎上。通过定期回访、“挂号销账”,2025年上半年213件信访、79件历史积案全部化解。“不仅要办成事,更要办得暖心”,这是党员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,更是“全程服务”的生动注脚。?
从田间地头的耕地保护,到项目工地的要素保障,再到群众家中的房产证,来宾市自然资源局用“三程三不”工作法实践证明:以党建为引领、把群众期盼当坐标、以自我革命为动力、用制度创新作保障,就能让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从承诺变为常态,让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相互辉映,在八桂大地上结出更多惠民硕果。(陈燕、刘淇飞、彭晶晶)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