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
实践团成员正在擦拭界碑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
7月10日至20日,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“文化育苗”社会实践团到广西防城港、东兴、凭祥等边境地区,开展以非遗传承和边疆治理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。团队通过非遗课堂创新、红色研学、戍边体验、跨境贸易调研等多元形式,打造了一堂行走在祖国边境线上的“沉浸式思政课”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。
实践团聚焦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非遗资源,在防城港市和平社区、东兴市北郊社区和凭祥市南大社区打造“扎染、木构、农民画、拓印、竹编”五大沉浸式文化课堂,为300余名边境儿童开启传统文化探索之旅。团队创新“非遗+”模式,将国防教育、防溺水演练等知识融入课程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向,实现文化传承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。
实践团成员学习独弦琴演奏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
在东兴京族聚居区,实践团开启深度文化探索。京族博物馆内,“喃字”“哈节”“独弦琴”三大京族文化活化石揭开神秘的面纱。当独弦琴传承人用千年琴弦演奏现代旋律,非遗“破圈”的活力令学子们振奋。团队以文化为纽带,推动三江侗族与东兴京族的深度互动,在中越书屋开展的“传承侗艺促团结,青春聚力共倡廉”活动中,侗族扎染技艺与京族文化激情碰撞,同学们通过亲手体验扎染艺术、制作竹编扇,在技艺交融中畅谈民族团结,于经纬交织间感悟清廉真谛。
从凭祥1053号界碑到东兴1368号界碑,团队师生们俯身擦拭“中国”二字,与移民管理警察共巡边境线。在凭祥板旺幼儿园,团队师生与边境儿童一同升起五星红旗。另外,团队深入探访防城港老码头、东兴侨批馆、凭祥友谊关等红色地标。
实践团成员体验竹编技艺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供图
此次实践构建“非遗传承+民族团结+思政教育”三位一体模式,累计服务儿童300余人次,创作民族文化作品700余件。团队用专业赋能非遗活态传承,以跨文化对话搭建团结桥梁,更以戍边体验深化家国情怀。队长杜梓厦总结:“边疆让我们读懂‘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’和‘开放合作才是未来’”。
该校将此次实践作为“壮美边疆 青春聚力”专项行动的重要载体,让青年学子在非遗技艺交流、红色边疆之旅中感悟中国力量,在边境发展中培育国际视野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的光荣使命。(林秋鹏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