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子与乡村儿童共赴“非遗之约”

![]() |
实践团在给小朋友们宣讲广西非遗知识 |
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为引导青年学生在“大思政课”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日前,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“非遗薪火 启智育苗”实践团围绕“非遗融入乡村教育”,深入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寨北村开展非遗系列活动,让乡村儿童在实践中触摸广西非遗根脉,以青春之名赴文化与乡土之约。
“你看这小鱼像在游一样!”寨北小学生莫莫指着一幅剪纸作品惊喜不已。在“小手传承大非遗”展览上,共展出孩子们创作的铜鼓、竹编等200余件非遗手工作品。这些做品都是前几天的非遗手工体验课上,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制作的,从铜鼓彩绘到手帕扎染,件件承载着青少年对非遗的理解与创新。课堂上,实践团成员还巧用图片、视频等,向孩子们讲述广西非遗故事,让孩子们大开眼界,收获满满。
期间,实践团还以“宝藏文化大放送”为题进行了一场主题宣讲。实践团把壮锦、黄泥鼓舞和壮族山歌这三大瑰宝化作奇妙宝藏,带领小朋友们探秘非遗广西。此外,实践团带领小朋友们以“非遗小侦探”之名走进寨北村养蚕基地。大家近距离观察蚕宝宝,感受传统养蚕技艺的智慧,了解丝绸文化的起源。这场非遗研学让孩子们明白,养蚕技艺是流淌在生活里的文化血脉。
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广西非遗服饰之美,实践团组织小萌娃们穿上精美服饰走进大自然,以非遗服饰讲述文化故事。同时结合AI技术,用镜头记录精彩瞬间。随着快门声响起,萌娃们的笑脸与广西非遗服饰之美在乡野间定格,为非遗传承增添鲜活色彩。而在7月10日晚举办的“非遗正青春 薪火永相传”文艺汇演中,实践团通过歌舞、走秀等形式,让村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,多彩的节目为乡村振兴之路铺就亮眼的非遗底色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实践团以非遗作笔,乡村课堂为卷,带领小朋友们沉浸式体验广西非遗之美。成员们表示,最难忘课堂里逐渐增多的笑脸,从开始的21个小朋友,慢慢增多到64个,小小的教室满是笑声。那一刻,真切感到非遗是点燃童心、聚拢人气的火炬,也照亮了实践初心。未来,职师院学子将继续挺膺担当,做中国式现代化的“文化铸魂人”,立志为广西非遗传承发展与教育深度融合贡献青春力量。(廖凌 李宁宁)
![]() |
小朋友们与实践团合影 |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